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厦门市水利局关于印发厦门市水利项目评审专家库管理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2 04:17:31  浏览:903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厦门市水利局关于印发厦门市水利项目评审专家库管理办法的通知

福建省厦门市水利局


厦门市水利局关于印发厦门市水利项目评审专家库管理办法的通知

厦水利〔2012〕94号


各区水利(农林水利)局、思明区政府办、湖里区市政园林局,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厦门水务集团:

  为加强对水利项目评审专家库的管理,进一步规范水利项目评审,提高水利项目评审质量,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厦门市水利项目评审专家库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厦门市水利项目评审专家库管理办法



                                  厦门市水利局

                                  二○一二年六月十三日



  附件:

厦门市水利项目评审专家库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水利项目评审专家库(以下简称专家库)的管理,进一步规范水利项目评审工作程序,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专家库是指由厦门市水利局(以下简称市水利局)直接管理,由各方面专家组成,为本市水利项目评审工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的专家信息系统。

  第三条 专家库专家的主要职责为:

  (一)参与市水利局组织的水利规划、设计、咨询、竣工验收、项目后评价等项目评审工作;

  (二)为全市水利项目审批提供决策参考,包括水利项目的立项评估评审、中期评估评价、课题验收鉴定的评审等事项。

  第四条 入库专家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从事所属领域或行业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以上,并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同等专业技术水平;

  (二)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职业道德和政治素质,能够独立、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提出评价意见;

  (三)熟悉所属领域或行业的最新科技、经济发展状况,了解本领域或行业的科技活动特点与规律;

  (四)身体健康,能够承担具体评审工作;

  (五)科技活动中无不良记录。

  第五条 拟入库专家应向市水利局提交下列资料:

  (一)申请表;

  (二)邀请书或推荐信;

  (三)身份证和职称证书复印件;

  (四)近五年主要工作业绩、著作、项目成果。

  第六条 入库专家主要由福建省科研院所、企事业等单位中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在职或离退休人员组成,也可以聘请部分省外、国外专家进入专家库。

  第七条 拟入库专家由市水利局邀请、专家本人申请或单位推荐。凡属邀请或推荐的专家,应事先征得被推荐人同意。

  拟入库专家经资格预审,在厦门水利信息网公示7天无异议,报局长办公会审定后公布。

  第八条 专家库专家享有下列权利:

  (一)独立地为本市水利项目决策事项提供咨询评价意见和建议,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

  (二)对审查活动中的违法、违规或不公正行为,有权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可拒绝在审查意见上签字。

  (三)获得参与咨询评价活动的劳务报酬;

  (四)对专家库的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

  (五)以书面方式辞去专家库专家资格;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九条 专家库专家应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职业道德,公正、公平、客观和科学地进行咨询评价;

  (二)对所提出的咨询评价意见署名并承担个人责任;

  (三)对所知悉的水利项目决策事项及资料有保密的义务;

  (四)承诺遵守市水利局有关水利项目评审规定,接受市水利局的监督和管理;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条 专家库由市水利局统一管理和使用,委托具有相应职能的单位负责具体工作。

  第十一条 专家库实行动态管理。入库专家实行聘任制,每届任期三年,由市水利局下发文件聘任,颁发聘书。任期届满后,市水利局根据需要及专家工作考核情况进行续聘或更换。

  定期对专家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业务能力、个人信用、参加审查情况、不良行为记录、年龄健康水平等。

  第十二条 专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将作为不良行为予以记录:

  (一)无正当理由,拒绝参加审查活动及中途退出的;

  (二)已接受邀请,未按规定时间参加审查活动的;

  (三)工作态度不认真、缺乏敬业精神的,未按规定、规范审查技术文件,重大技术问题不能发现,提不出有效处理措施的;

  (四)在审查活动中,有明显不公正行为的;

  (五)未按要求提交专家书面意见的。

  第十三条 专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被认定为考核不合格:

  (一)一年内不良行为记录累计超过三次的;

  (二)不能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个人审查意见严重偏离评审原则和技术规范、标准的;

  (三)有意隐瞒个人情况,不主动执行回避制度的,不能公正、公开开展工作,损害当事人权益的;

  (四)审查期间违反规定私自接触不应该接触的人员的;

  (五)审查期间违反规定收受他人财物或获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六)违反规定,泄露应当保密的内容和情况的;

  (七)由于健康等原因,不能胜任专家工作的。

  第十四条 专家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取消其专家资格:

  (一)任期考核不合格的;

  (二)因工作变更、年龄、身体健康等原因不能胜任审查工作的;

  (三)本人提出申请,自愿退出专家库的;

  (四)因其他原因,不能履行专家职责的。

  第十五条 在评审活动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将依法予以处罚,涉嫌构成犯罪的,将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市水利局2009年9月30日印发的《厦门市水利工程项目评审专家库管理办法(试行)》(厦水利〔2009〕180号)同时废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表格格式和代码标准》第2部分表格格式规则的第1分部:框线式表格格式规则

国家知识产权局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令(第27号)

 


  为规范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各种表格格式,特制定《表格格式和代码标准》第2部分表格格式规则的第1分部:框线式表格格式规则,现予以发布。本规则自2003年1月30日起施行。

                            局 长

                              二○○三年一月十五日

附:框线式表格格式规则
http://www.sipo.gov.cn/sipo/ggtz/jzl/bggsbz.doc
  标准表格1
http://www.sipo.gov.cn/sipo/ggtz/jzl/bzbg1.doc
  标准表格2
http://www.sipo.gov.cn/sipo/ggtz/jzl/bzbg2.doc



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劳动人事部印发《关于四类工资区提高到五类工资区和计发地区工资办法的具体规定》的通知

国务院


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劳动人事部印发《关于四类工资区提高到五类工资区和计发地区工资办法的具体规定》的通知
1985年6月13日,国务院

现将《关于四类工资区提高到五类工资区和计发地区工资办法的具体规定》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附:关于四类工资区提高到五类工资区和计发地区工资办法的具体规定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规定,现对四类工资区提高到五类工资区的若干问题和计发地区工资的办法作如下具体规定。

一、关于四类工资区提高到五类工资区
(一)现在执行十一类工资区制度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职工,在工资制度改革时,先将现行四类工资区的工资标准提高到现行五类工资区的工资标准,尔后再套改新规定的五类工资区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工资标准。
(二)对于现在四、五类工资区工作,仍执行五类以上工资区工资标准的职工(含由六类以上工资区调到五类以下工资区仍保持六类工资区工资标准的职工),这次也按现行五类工资区同等级的工资标准套改新规定的五类工资区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工资标准,其原工资高于现行五类工资区工资标准的部分不予保留。
在六类和六类以上工资区中,仍执行本类区以上工资区现行工资标准的职工,在套改新工资标准时,其原工资高出本类区现行工资标准的部分也按此办法处理。
(三)现在四类工资区中执行非十一类工资区制度的事业单位,其现行工资标准低于或相当于国家机关四类工资区同类人员工资标准的,可以在增加工资的幅度不超过2.75%的原则下,先提高到本部门相当国家机关五类工资区的现行工资标准,尔后再套改新规定的本部门相当国家机关五类工资区的新工资标准。
(四)现在四类工资区的企业单位,其工资标准分别按以下办法办理:
1.凡现行的工资区类别制度与国家机关十一类工资区一致的企业,以及企业中执行国家机关、文教、科研、卫生等部门四类工资区工资标准的职工,均可由四类工资区工资标准改按五类工资区同类人员现行的工资标准执行。
邮电企业的生产人员、领导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职员、勤杂人员和煤炭工业企业职员、工程技术人员,实行的工资区类别制度与国家机关十一类工资区大体相同,也可由四类工资区现行的工资标准改按五类工资区现行的工资标准执行。
2.凡现在国家机关四类工资区,实行的工资区类别制度与国家机关十一类工资区类别制度不一致的企业,其中轻工业、农业的一级工资标准在31元和31元以下的,重工业的一级工资标准在32元和32元以下的,都按照增加工资2.75%的幅度调整工资标准。二级以上各级工资标准均按一级工资标准增加的幅度相应增加,最高与最低的倍数以及级差系数均不变动。
3.现在国家机关四类工资区的企业,按上述1、2两项规定调整工资区类别而增加的工资,可以从一九八五年七月一日起进入成本。其中,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自费改革了工资标准的企业,其改革前的一级工的工资标准,轻工业、农业在31元和31元以下的,重工业在32元和32元以下的,也可将按照原工资标准增加2.75%的增资额从一九八五年七月一日起计入成本。
现在五类及五类以上工资区的企业,这次一律不调整地区工资标准。
(五)调整工资区类别,不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均从一九八五年七月一日起执行。
(六)从一九八五年一月一日起改革工资制度的普通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职工,现在四类工资区工作的,也应先将现行四类工资区的工资标准提高到现行五类工资区的工资标准,尔后再套改新规定的五类工资区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工资标准。由现行四类工资区工资标准提高到现行五类工资区工资标准增加的工资额,从一九八五年七月一日算起。
(七)这次调整工资区类别的单位,均应从调整工资区类别增加的工资中冲销原有的粮(煤)价补贴,冲销不完的部分继续发给。

一、计发地区工资的办法
(一)现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五类和五点三三类工资区的职工,分别执行新规定的五类和五点三三类工资区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工资标准(见附表一、二)。
(二)现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七类和七类以上工资区的职工,均执行新规定的六类工资区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工资标准,并以此为基数另外计发一定比例的地区工资补贴。
地区工资补贴的比例为:七类工资区2.61%,八类工资区5.22%,九类工资区7.83%,十类工资区10.43%,十一类工资区13.04%。
例如:七类工资区省级机关副处长的基础工资为40元,最高一级职务工资为110元,合计150元,应增发的地区工资补贴为150元×2.61%=3.9元(尾数并入后为4元)。
七类以上工资区的地区工资补贴标准见附表三。
(三)七类和七类以上工资区中,有些地区根据国家规定,按照原工资标准的一定百分比发给生活费补贴的,其生活费补贴也应折算为地区工资补贴。折算后的地区工资补贴,与上述第(二)项的地区工资补贴合并计发。
例如:兰州市原来除执行十一类工资区工资标准外,另按十一类工资区工资标准的4%发给生活费补贴。工资改革后,该市统一执行六类工资区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工资,省级机关副处长的基础工资为40元,最高一级职务工资为110元,合计为150元,应增发的全部地区工资补贴为:
(40元+110元)×〔13.04%+(1+
13.04%)×4%〕=150元×〔13.04%
+4.52%〕=26.3元(尾数并入后为
26.5元)
兰州、西宁、乌鲁木齐、拉萨市的地区工资补贴标准见附表三,地区工资补贴比例和计算办法见附表四。其他按工资标准的一定百分比发给生活费补贴的地区,其地区工资补贴比例和地区工资补贴标准,由有关省、自治区劳动人事部门按照本项规定和附表中注明的办法,计算颁发执行,并抄报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备案。
(四)现在执行非十一类工资区制度的事业单位,现行工资标准相当于和高于国家机关五类工资区同类人员现行工资标准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主管部门按其现行地区工资差别的比例,制订本部门相当于国家机关五、六类工资区的工资标准,以及相当于国家机关七类和七类以上工资区的地区工资补贴比例,报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批准后实行。
(五)部分地区按照国家规定实行的地区性津贴,如地区津贴、海岛津贴、林区津贴、高原地区临时补贴等,其现行津贴标准按照原工资标准的一定百分比计发的,在这次工资制度改革中,以新规定的基础工资加职务工资为基数(七类以上工资区的基数中应加上地区工资补贴),按原定的百分比计发;其现行津贴按照绝对金额发的,一般不予变动,个别现行津贴标准偏低需要调整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调整意见,报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批准后实行。

附表一:省级国家机关行政人员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表

(五类工资区)
----------------------------------------------------------------------------
|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职 务 基础工资|------------------------------------------------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省长 | 39.0 |*307.0|*292.0|263.0|233.5|209.5|185.0|160.5|
副省长 | 39.0 |*263.0|*233.5|209.5|185.0|160.5|146.0|136.5|
局、厅长 | 39.0 | |*185.0|160.5|146.0|136.5|126.5|117.0|
副局、厅长 | 39.0 | |*146.0|136.5|126.5|117.0|107.0| 97.5|
处长 | 39.0 | | |126.5|117.0|107.0| 97.5| 88.5|80.0
副处长 | 39.0 | | |107.0| 97.5| 88.5| 80.0| 71.0|63.5
科长、主任科员 | 39.0 | | | 88.5| 80.0| 71.0| 63.5| 55.5|47.5
副科长、副主任科员| 39.0 | | | 71.0| 63.5| 55.5| 47.5| 41.0|35.0
科员 | 39.0 | | | 55.5| 47.5| 41.0| 35.0| 29.0|23.5
办事员 | 39.0 | | | 41.0| 35.0| 29.0| 23.5| 17.5|11.5
----------------------------------------------------------------------------
续表 单位:元
----------------------------------------------------------------------------
| 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两项合计
职 务 基础工资|------------------------------------------------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省长 | 39.0 |*346.0|*331.0|302.0|272.5|248.5|224.0|199.5|
副省长 | 39.0 |*302.0|*272.5|248.5|224.0|199.5|185.0|175.5|
局、厅长 | 39.0 | |*224.0|199.5|185.0|175.5|165.5|156.0|
副局、厅长 | 39.0 | |*185.0|175.5|165.5|156.0|146.0|136.5|
处长 | 39.0 | | |165.5|156.0|146.0|136.5|127.5|119.0
副处长 | 39.0 | | |146.0|136.5|127.5|119.0|110.0|102.5
科长、主任科员 | 39.0 | | |127.5|119.0|110.0|102.5| 94.5| 86.5
副科长、副主任科员| 39.0 | | |110.0|102.5| 94.5| 86.5| 80.0| 74.0
科员 | 39.0 | | | 94.5| 86.5| 80.0| 74.0| 68.0| 62.5
办事员 | 39.0 | | | 80.0| 74.0| 68.0| 62.5| 56.5| 50.5
-----------------------------------------------------------------------------
注:1.表列工资标准是以《改革方案》规定的六类工资区的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为100%,按照五类工资区现行工资标准为六类工资区现行工资标准97.39%的比例计算出来的,并将小数点后第一位数按“2舍3入、7舍8入”并成5角和1元的办法,进行了归并简化。
2.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国家机关工人的各级工资标准,大部分与国家机关行政人员相同,只有几个级别的工资标准不同。下表为几个不同级别在五类工资区的金额(元):
-------------------------------------------------------------------------------------------
工 资 区|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 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两项合计
----------|---------------------------------------|----------------------------------------
六类工资区|290.0|260.0|250.0|225.0|195.0|170.0|6.0|330.0|300.0|290.0|265.0|235.0|210.0|46.0
----------|-----|-----|-----|-----|-----|-----|---|-----|-----|-----|-----|-----|-----|----
五类工资区|282.5|253.0|243.5|219.0|190.0|165.5|6.0|321.5|292.5|282.5|258.0|229.0|204.5|45.0
-------------------------------------------------------------------------------------------

附表二:省级国家机关行政人员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表

(五点三三类工资区) 单位:元
----------------------------------------------------------------------------
| |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职 务 |基础工资|------------------------------------------------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省长 | 39.5 |*309.5|*295.0|265.5|236.0|211.5|186.5|162.0|
副省长 | 39.5 |*265.5|*236.0|211.5|186.5|162.0|147.5|137.5|
局、厅长 | 39.5 | |*186.5|162.0|147.5|137.5|127.5|118.0|
副局、厅长 | 39.5 | |*147.5|137.5|127.5|118.0|108.0| 98.5|
处长 | 39.5 | | |127.5|118.0|108.0| 98.5| 89.5|80.5
副处长 | 39.5 | | |108.0| 98.5| 89.5| 80.5| 71.5|64.0
科长、主任科员 | 39.5 | | | 89.5| 80.5| 71.5| 64.0| 56.0|48.0
副科长、副主任科员| 39.5 | | | 71.5| 64.0| 56.0| 48.0| 41.5|35.5
科员 | 39.5 | | | 56.0| 48.0| 41.5| 35.5| 29.5|23.5
办事员 | 39.5 | | | 41.5| 35.5| 29.5| 23.5| 17.5|12.0
----------------------------------------------------------------------------
续表
-----------------------------------------------------------------------------
| | 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两项合计
职 务 |基础工资|-------------------------------------------------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省长 | 39.5 |*349.0|*334.5|305.0|275.5|251.0|226.0|201.5|
副省长 | 39.5 |*305.0|*275.5|251.0|226.0|201.5|187.0|177.0|
局、厅长 | 39.5 | |*226.0|201.5|187.0|177.0|167.0|157.5|
副局、厅长 | 39.5 | |*187.0|177.0|167.0|157.5|147.5|138.0|
处长 | 39.5 | | |167.0|157.5|147.5|138.0|129.0|120.0
副处长 | 39.5 | | |147.5|138.0|129.0|120.0|111.0|103.5
科长、主任科员 | 39.5 | | |129.0|120.0|111.0|103.5| 95.5| 87.5
副科长、副主任科员| 39.5 | | |111.0|103.5| 95.5| 87.5| 81.0| 75.0
科员 | 39.5 | | | 95.5| 87.5| 81.0| 75.0| 69.0| 63.0
办事员 | 39.5 | | | 81.0| 75.0| 69.0| 63.0| 57.0| 51.5
-----------------------------------------------------------------------------
注:1.表列工资标准是以《改革方案》规定的六类工资区的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为100%,按照五点三三类工资区现行工资标准为六类工资区现行工资标准98.26%的比例计算出来的,并将小数点后第一位数按“2舍3入,7舍8入”并成五角和1元的办法,进行了归并简化。
2.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国家机关工人的各级工资标准,大部分与国家机关行政人员相同,只有几个级别的工资标准不同。下表为几个不同级别在五点三三类工资区的金额(元):
-------------------------------------------------------------------------------------------------
工 资 区 |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 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两项合计
----------------|---------------------------------------|----------------------------------------
六类工资区 |290.0|260.0|250.0|225.0|195.0|170.0|6.0|330.0|300.0|290.0|265.0|235.0|210.0|46.0
----------------|-----|-----|-----|-----|-----|-----|---|-----|-----|-----|-----|-----|-----|----
五点三三类工资区|285.0|255.5|245.5|221.0|191.5|167.0|6.0|324.5|295.0|285.0|260.5|231.0|206.5|45.5
-------------------------------------------------------------------------------------------------

附表三:省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七类和七类以上工资区地区工资补贴标准表
----------------------------------------------------------------------
六类工资区基| 地 区 工 资 补 贴 标 准
础工资、职务|---------------------------------------------------------
工资两项合计|七类工资区|八类工资区|九类工资区|十类工资区|十一类工资区
| (2.61%) | (5.22%) | (7.83%) | (10.43%) | (13.04%)
------------|----------|----------|----------|----------|-------------
355.0 | 9.5 | 18.5 | 28.0 | 37.0 | 46.5
340.0 | 9.0 | 17.5 | 26.5 | 35.5 | 44.5
330.0 | 8.5 | 17.0 | 26.0 | 34.5 | 43.0
310.0 | 8.0 | 16.0 | 24.5 | 32.5 | 40.5
300.0 | 8.0 | 15.5 | 23.5 | 31.5 | 39.0
290.0 | 7.5 | 15.0 | 22.5 | 30.0 | 38.0
280.0 | 7.5 | 14.5 | 22.0 | 29.0 | 36.5
265.0 | 7.0 | 14.0 | 20.5 | 27.5 | 34.5
255.0 | 6.5 | 13.5 | 20.0 | 26.5 | 33.5
235.0 | 6.0 | 12.5 | 18.5 | 24.5 | 30.5
230.0 | 6.0 | 12.0 | 18.0 | 24.0 | 30.0
210.0 | 5.5 | 11.0 | 16.5 | 22.0 | 27.5
205.0 | 5.5 | 10.5 | 16.0 | 21.5 | 26.5
190.0 | 5.0 | 10.0 | 15.0 | 20.0 | 25.0
180.0 | 4.5 | 9.5 | 14.0 | 19.0 | 23.5
170.0 | 4.5 | 9.0 | 13.5 | 17.5 | 22.0
160.0 | 4.0 | 8.5 | 12.5 | 16.5 | 21.0
150.0 | 4.0 | 8.0 | 11.5 | 15.5 | 19.5
140.0 | 3.5 | 7.5 | 11.0 | 14.5 | 18.5
131.0 | 3.5 | 7.0 | 10.5 | 13.5 | 17.0
122.0 | 3.0 | 6.5 | 9.5 | 12.5 | 16.0
113.0 | 3.0 | 6.0 | 9.0 | 12.0 | 14.5
105.0 | 2.5 | 5.5 | 8.0 | 11.0 | 13.5
----------------------------------------------------------------------
续表 单位:元
----------------------------------------------------------------
六类工资区基| 地 区 工 资 补 贴 标 准
础工资、职务|---------------------------------------------------
工资两项合计| 兰州市 | 西宁市 | 乌 鲁 木 齐 市 | 拉萨市
|(17.56%)|(32.26%)|(干部42.43%、工人53.73%)|(71.82%)
------------|--------|--------|------------------------|--------
355.0 | 62.5 | 114.5 | 150.5 | 255.0
340.0 | 59.5 | 109.5 | 144.5 | 244.0
330.0 | 58.0 | 106.5 | 140.0 | 237.0
310.0 | 54.5 | 100.0 | 131.5 | 222.5
300.0 | 52.5 | 97.0 | 127.5 | 215.5
290.0 | 51.0 | 93.5 | 123.0 | 208.5
280.0 | 49.0 | 90.5 | 119.0 | 201.0
265.0 | 46.5 | 85.5 | 112.5 | 190.5
255.0 | 45.0 | 82.5 | 108.0 | 183.0
235.0 | 41.5 | 76.0 | 99.5 | 169.0
230.0 | 40.5 | 74.0 | 97.5 | 165.0
210.0 | 37.0 | 67.5 | 89.0 | 151.0
205.0 | 36.0 | 66.0 | 87.0 | 147.0
190.0 | 33.5 | 61.5 | 80.5 | 136.5
180.0 | 31.5 | 58.0 | 76.5 | 129.5
170.0 | 30.0 | 55.0 | 72.0 | 122.0
160.0 | 28.0 | 51.5 | 68.0 | 115.0
150.0 | 26.5 | 48.5 | 63.5 | 107.5
140.0 | 24.5 | 45.0 | 59.5 | 100.5
131.0 | 23.0 | 42.5 | 55.5 | 94.0
122.0 | 21.5 | 39.5 | 52.0 | 87.5
113.0 | 20.0 | 36.5 | 48.0 60.5 | 81.0
105.0 | 18.5 | 34.0 | 44.5 56.5 | 75.5
----------------------------------------------------------------
续表
----------------------------------------------------------------------------
| 地 区 工 资 补 贴 标 准
六类工资区基础工资、|-------------------------------------------------------
职务工资两项合计 |七类工资区|八类工资区|九类工资区|十类工资区|十一类工资区
| (2.61%) | (5.22%) | (7.83%) | (10.43%)| (13.04%)
--------------------|----------|----------|----------|----------|------------
97.0 | 2.5 | 5.0 | 7.5 | 10.0 | 12.5
89.0 | 2.5 | 4.5 | 7.0 | 9.5 | 11.5
82.0 | 2.0 | 4.5 | 6.5 | 8.5 | 10.5
76.0 | 2.0 | 4.0 | 6.0 | 8.0 | 10.0
70.0 | 2.0 | 3.5 | 5.5 | 7.5 | 9.0
64.0 | 1.5 | 3.5 | 5.0 | 6.5 | 8.5
58.0 | 1.5 | 3.0 | 4.5 | 6.0 | 7.5
52.0 | 1.5 | 2.5 | 4.0 | 5.5 | 7.0
46.0 | 1.0 | 2.5 | 3.5 | 5.0 | 6.0
-----------------------------------------------------------------------------
续表
-------------------------------------------------------------------
六类工资区基础工| 地 区 工 资 补 贴 标 准
资、职务工资两项|--------------------------------------------------
合 计 | 兰州市 | 西宁市 | 乌 鲁 木 齐 市 | 拉萨市
|(17.56%)|(32.26%)|(干部42.43%、工人53.3%) |(71.82%)
----------------|--------|--------|------------------------|-------
97.0 | 17.0 | 31.5 | 41.0 52.0 | 69.5
89.0 | 15.5 | 28.5 | 38.0 48.0 | 64.0
82.0 | 14.5 | 26.5 | 35.0 44.0 | 59.0
76.0 | 13.5 | 24.5 | 32.0 41.0 | 54.5
70.0 | 12.5 | 22.5 | 29.5 37.5 | 50.5
64.0 | 11.0 | 20.5 | 27.0 34.5 | 46.0
58.0 | 10.0 | 18.5 | 24.5 31.0 | 41.5
52.0 | 9.0 | 17.0 | 22.0 28.0 | 37.5
46.0 | 8.0 | 15.0 | 19.5 24.5 | 33.0
-------------------------------------------------------------------
注:1.本表七至十一类工资区各栏括弧内的地区工资补贴比例,为七类和七类以上工资区现行工资
标准高于六类工资区现行工资标准的比例。因现行地区工资系数,是以原一类工资区为100,
六至十一类工资区分别为115、118、121、124、127、130。现以六类工资区为100,七类以上工资
区的地区工资补贴比例,系按公式(本工资区系数--115)÷115计算求出。兰州等四市的地区
工资补贴比例还包括了现行生活费补贴折算的比例,其计算办法见附表四。
2.地区工资补贴标准是以《改革方案》规定的六类工资区的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为基数,按照
地区工资补贴比例计算出来的,并将小数点后第一位数按“2舍3入、7舍8入”并成5角和
1元的办法,进行了归并简化。
3.七类和七类以上工资区的职工,在执行六类工资区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的同时,按表列
标准另加发地区工资补贴。例如:执行六类工资区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两项合计为82元
的机关科员,在七类工资区的,按表列标准加发地区工资补贴2元:在十一类工资区无生活
费补贴的,加发地区工资补贴10.5元:在拉萨市的,加发地区工资补贴59元。

附表四:兰州、西宁、乌鲁木齐、拉萨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地区工资补贴比例表
---------------------------------------------------------------------------------------
地区(现行工资区类别和生活费补贴) |地区工资补贴比例| 折算地区工资补贴比例的算式
-----------------------------------------|----------------|----------------------------
兰州市(十一类加4%) | 17.56% | 13.04%+(1+13.04%)×4%
西宁市(十一类加17%) | 32.26% | 13.04%+(1+13.04%)×17%
乌鲁木齐市(国家机关干部:十一类加26%) | 42.43% | 13.04%+(1+13.04%)×26%
(国家机关工人:十一类加36%) | 53.73% | 13.04%+(1+13.04%)×36%
拉萨市(十一类加52%) | 71.82% | 13.04%+(1+13.04%)×52%
---------------------------------------------------------------------------------------
注: 1.七类和七类以上工资区又实行按百分比计发生活费补贴的地区,其地区工资补贴比例包括两
部分:一是本类工资区现行工资标准高于六类工资区现行工资标准的地区工资补贴比例;二
是现行生活费补贴折算的地区工资补贴比例。按现行生活费补贴折算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1+本工资区的地区工资补贴比例)×现行生活费补贴百分比。上述两个比例之和即为本
地区的地区工资补贴比例。
2.这些地区的地区工资补贴计算公式为:六类工资区的基础工资与职务工资之和×(本工资区的
地区工资补贴比例+现行生活费补贴折算的地区工资补贴比例)=应发的全部地区工资补贴。
这些地区性津贴,暂不并入地区工资补贴。
(六)部分地区一九七九年实行的副食品价格补贴标准高于五元的,扣除已经并入基础工资五元后的余额部分,仍然照发。
(七)各类工资区可以按以下办法套改新工资标准:
五类和五点三三类工资区的职工,按本类区的现行工资(现行工资的解释见《关于实施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第(一)项规定,下同)套入本类区的新工资标准。
七类和七类以上工资区的职工,一般按六类工资区同等级的现行工资套入六类工资区的新工资标准,然后再加发本类区的地区工资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