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株洲市重点项目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3 07:04:44  浏览:993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株洲市重点项目管理办法

湖南省株洲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株洲市重点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株洲市重点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条 根据国家计委《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和《湖南省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订《株洲市重点项目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重点项目为年度重点项目,统一冠名为“株洲市××年度重点项目”。年度重点项目包括重点前期项目和重点建设项目,经认定的未开工项目确定为市重点前期项目,经认定的在建项目确定为市重点建设项目。

第三条 重点项目确定的原则和标准

属下列情况之一,投资在1亿元人民币或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可列入市重点项目:

(一)对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

(二)城市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中的重大项目;

(三)高技术产业化、先进制造业以及产业关联度大、能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大项目;

(四)体现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的标志性项目;

(五)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大项目;

(六)利用外资和其它社会资金有重大影响及示范作用的项目;

(七)国家、省在本市的重点建设项目。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设立重点项目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市重点项目的培育、开发、建设和协调、服务、管理等项工作。由已在市发展计划委员会设立的市重大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协调办公室(简称市前期办)和已在市建设局设立的市重点建设工程管理办公室(简称市重点办),负责处理全市重点项目管理的日常工作,依职责参与项目全过程的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 市重点项目由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会同市有关部门汇总后报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六条 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对各部门、备县(市)区和项目业主报送的项目,按重点项目确定的原则进行汇总、筛选,征求有关部门意见,根据需要和可能进行综合,平衡后编制年度市重点项目建议名单和计划。

第七条 重点项目的管理。在项目开工前,由市发展计划委员会负责协调管理;在项目开工后,市建设局负责协调管理。重点前期项目各项前期工作完成,具备开工条件后,报发展计划部门安排项目年度投资计划及主要建设内容;重点建设项目在申报下年度重点项目的同时,报发展计划部门安排下年度项目投资计划及主要建设内容。建设期间,由市建设局督导实施。

第八条 重点项目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和招投标制。项目法人对项目承担筹划、筹资、建设、经营、还债责任,并依照规定对重点项目的资金、工期、质量、安′全等内容实行项目“五制”管理(法人责任制、项目资本金制、项目招投标制、工程质量监理制、项目合同制)。

重点建设项目及其附属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重要设备、材料的采购,其招标事项经发展计划部门核准后,由项目法、ˉ人依法开展招标王作。有《株洲市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情形的,由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审查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项目法人可以邀请招标;有《株洲市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情形的,由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采取招标以外的其他方式。

第九条 重点项目必须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及相关规定组织实施,并由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和市建设局实行责任目标管理,由市人民政府与项目业主签订《重点项目责任目标任务书》。

因项目业主原因,致使项目未按《任务书》规定的期限完成相关任务的,取消重点项目资格,视情节轻重,不再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并可由相关部门追回已减免的费用。

第十条 重点项目实行按月调度制度,依职责分别由市发展1计划委员会和市建设局组织实施。每季皮由“两办”主持召开全市重点项目调度协调例会。项目业主须安排专人负责项目进度情况简报,并于每月28口前分别报送“两办”。

第十一条 重点项目所在地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根据项目特点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动员广大群众支援重点项目,并及时协调项目矛盾和纠纷,为重点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十二条 重点建设项目竣工后,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办理决算审计及竣工验收和备案手续l至2年后进行项目后评价,项目后评价工作由项目审批部门组织实施,项目法人提出综合评价报告,并经有关资质咨询单位评价后,书面报送原审批部门。

第十三条 重点项目的全过程监督管理由市监察局及市重太建设项目稽察特派员办公室负责,并受理项目业主及其他项目涉及单位和个人的投诉。市发展计划部门、市稽察特派员办负责重点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工作,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查处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审计机关依法对重点项目进行审计,相关单位应当积极配合。其他相关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依照有关规定及合同约定依法承担相关责任。

第十四条 未经市政府授权,任何部门不得擅自到项目业主、施工企业及施工现场进行与项目相关的检查;不得对重点项目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未经依法批准不得冻结重点项目银行帐号或查封财务账目、项目资产。对违反有关规定,给重点项目造成不良影响的部门单位和个人,予以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本办法由市发展计划委员会负责解释,自2004年元月1口起施行,原《株洲市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上海市卫生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评标专家管理办法》的通知

上海市卫生局


上海市卫生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评标专家管理办法》的通知

沪卫药事[2002]10号


  各有关单位:
  为规范本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评标工作,保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规范评标专家的管理,根据卫生部等6部门制定的《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规范(试行)》(卫规财发[2001]308号文印发)、国务院纠风办等部门制定的《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纠办[2001]17号文印发)和市政府办公厅转发的《上海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实施办法》(沪府办[2002]46号文转发),我局制定了《上海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评标专家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上海市卫生局
  二○○二年七月十日

  

     
  上海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评标专家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保证本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评标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提高评标工作的质量,规范本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评标专家(以下简称评标专家)的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成立上海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评标专家库(以下简称专家库)。专家库由本市药学、医疗、医院管理、护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评标专家经上海市卫生局会同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审定批准后入库,由上海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协调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药招办)负责日常管理。
  第三条评标专家负责本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评标工作,为本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提供评审意见。
  第四条评标专家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坚持原则,作风正派,认真负责,廉洁公正;
  (二)在本专业有较深造诣;
  (三)能按要求承担和完成本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评标工作,按时参加评标会议;
  (四)在担任评标专家期间,未在相关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中任职或担任顾问;
  (五)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60岁,并在职工作;
  (六)药学专家: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药学工作满15年;
  (七)医疗专家: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八)医院管理专家:中级以上职称,从事医院管理工作5年以上,并仍在医院管理岗位上工作;
  (九)护理专家:护师以上职称,从事护理工作10年以上,具有丰富的药品临床配制使用经验,且仍在护理岗位上工作。
  第五条评标专家入库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市药招办向本市有关单位发出推荐评标专家的通知,各有关单位根据通知要求负责本单位内评标专家的推荐和申报工作;
  (二)凡被推荐入库的评标专家需填写“上海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评标专家推荐表”;
  (三)评标专家所在单位根据评标专家基本条件填写推荐意见后报市药招办;
  (四)市药招办根据评标专家的基本条件对推荐的评标专家进行初审,初审合格的人员由上海市卫生局会同上海市药品监管局审定批准后入库。
  第六条入库的评标专家任期3年,任期届满后自行出库。
  第七条出库的评标专家符合条件的可按入库遴选程序重新申请入库。
  第八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经市药招办批准,取消评标专家资格:
  (一)不符合评标专家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者;
  (二)违反评标规定和纪律者;
  (三)被通知参加评标会,却无故不出席或连续两次不能出席评标会议者;
  (四)在为企业或企业药品进行商业性宣传、鉴定、评价以及其他活动中,违反药品管理法律、法规或科学规律,造成不良影响者;
  (五)因其他原因不适合参加评标工作者。
  第九条评标专家在评标中,享有以下权利:
  (一)独立发表评标意见,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
  (二)有权查阅、调取投标资料;
  (三)有权向管理部门提出评标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第十条评标专家在评标中,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依法客观、公正地履行评标职责;
  (二)不得向外泄露涉及投标企业商业秘密的投标资料和信息;
  (三)不得在参加评标前或者评标期间向外透露涉及评标活动的有关情况;
  (四)不得与投标企业之间有可能影响评标客观公正的关系;
  (五)不得接受投标企业的各种馈赠、宴请和其他利益;
  (六)评标期间评标专家不得私下接触投标企业。
  第十一条评标专家若出现可能影响评标客观公正的情况时,应在评标中回避。
  第十二条评标专家应接受市药招办的考核、监督。
  第十三条本办法由上海市卫生局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河南省测绘管理条例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


河南省测绘管理条例

(1995年9月6日河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7年4月4日河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关于修改《河南省测绘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 2004年11月26日河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测绘活动,实施测绘管理,应当遵守测绘法律、行政法规和本条例。

第三条 省测绘局是省人民政府管理测绘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全省测绘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省辖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管理测绘工作的部门(以下简称测绘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测绘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本部门有关的测绘工作。

第四条 从事测绘活动,应当使用国家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执行国家规定的测绘技术规范和标准。

因建设、城市规划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大城市确需建立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的有关规定报批;其他确需建立相对独立平面坐标系统的,由省辖市测绘主管部门初审,并报省测绘主管部门批准。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测绘主管部门对在测绘工作、测绘科学技术研究、测量标志保护和测绘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妨碍、阻挠测绘人员依法进行测绘活动。



第二章 基础测绘

第七条 基础测绘是公益性事业。全省基础测绘实行分级管理。

省级基础测绘包括:

(一)全省统一的三、四等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空间定位网的建立、维护与更新;

(二)万分之一、五千分之一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影像图以及数字化产品的测制和相应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与更新;

(三)省级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与更新;

(四)用于全省公共服务的基础航空摄影与航空、航天遥感测绘;

  (五)编制全省基础地理底图和基本地图(册);

(六)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基础测绘项目。

省辖市、县(市、区)基础测绘包括:

(一)本行政区域内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空间定位网的加密、维护与更新;

(二)本行政区域内等于或者大于二千分之一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影像图以及数字化产品的测制和相应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与更新;省辖市、县(市、区)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与更新;

(三)省测绘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基础测绘项目。

第八条 基础测绘成果实行定期更新制度。

省级基础测绘成果,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万分之一地形图每五年更新一次;其他地区每十年更新一次;省域内三、四等平

面控制网和三、四等水准网每十年维护改造一次。省辖市、县

(市、区)基础测绘成果五年更新一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急

需的基础测绘成果应当及时更新。

第九条 省测绘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全省用于基础测绘的卫星遥感资料购

置与航空摄影计划。

  使用政府资金购置用于基础测绘的卫星遥感资料和进行基础航空摄影的,由省测

绘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实施。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以基础测绘为目的的航空摄影与遥感活动,应当事先向省测绘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并报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基础测绘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及财政预算。

对贫困县的基础测绘,省级财政应当给予适当支持。

第十一条 建立全省或者区域性地理信息系统的,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必须纳入全省统一规划管理;建立与地理信息有关的其他系统需要使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应当经测绘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第三章 界线测绘与其他测绘

第十二条 省、省辖市、县(市、区)行政区域界线的测绘,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执行。

乡镇行政区域界线的标准画法图,由省民政部门和省

测绘主管部门共同拟订,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第十三条 省测绘主管部门会同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编制全省地籍测绘规划,并由省测绘主管部门按照地籍测绘规划,组织管理地籍测绘。

  省辖市、县(市、区)测绘主管部门会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地籍测绘规划,分别报上一级测绘、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后,由省辖市、县(市、区)测绘主管部门按照地籍测绘规划,组织管理地籍测绘。

  第十四条 测量土地、建筑物、构筑物和地面其他附着物的权属界址线,应当按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权属界线的界址点、界址线或者提供的有关登记资料和附图进行。权属界址线发生变化时,有关当事人应当及时进行变更测绘。

  第四章 测绘资质资格

  第十五条 省测绘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测绘资质管理制度,负责全省测绘资质的统一管理。 从事测绘活动的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测绘资质证书后,方可从事测绘活动。从事测绘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测绘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执业资格和测绘作业证件。

第十六条 测绘单位在实施测绘时,应当依法使用合格的测绘计量器具,并严格执行国家和本省有关计量器具管理的规定。

第十七条 除涉及国家安全和保密的测绘项目外,使用政府资金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以及其他必须招标的测绘项目,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承包方。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测绘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测绘项目招标投标的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承担测绘任务的单位,实施测绘前应当按照测绘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到省测绘主管部门或者测绘项目所在地测绘主管部门办理测绘任务备案。

列入国家、省基础测绘规划和专业测绘规划的测绘项目,由编制测绘规划的部门于任务实施前书面告知项目所在地测绘主管部门。

第五章 测绘成果

  第十九条 测绘成果应当依法实行汇交制度。

  省测绘主管部门可以委托省辖市、县(市、区)测绘主管部门实施本行政区域的测绘成果汇交和目录编制。

  省辖市、县(市、区)测绘主管部门应当将测绘成果副本和目录按年度逐级上报,由省测绘主管部门编制全省测绘成果目录,向社会公布。

有适宜测绘成果的,应当充分利用已有的测绘成果,避免重复测绘。

  第二十条 测绘成果保管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保障测绘成果的完整和安全。

  测绘成果属于秘密的,适用国家保密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向社会公开和提供利用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测绘成果的密级确定、变更、解密,按照国家保密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测绘单位应当对其完成的测绘成果质量负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测绘主管部门负责测绘成果质量的监督管理。

  测绘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制度。未经质量检验或质量检验不合格的测绘成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提供和使用。

  第二十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位置、高程、深度、面积、长度等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由省测绘主管部门审核,并与省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和军队测绘主管部门会商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由省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发布。

第六章 地图编制出版管理

  第二十三条 省测绘主管部门主管全省地图编制工作。省出版行政管理部门会同省测绘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全省地图出版工作。

  第二十四条 编制、印刷、制作本省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各类地图和地图图形的产品,以及公开展示未出版的绘有行政区域界线的地图,应当按照国务院关于地图编制出版的有关规定,报省测绘主管部门审核。

  出版地图的,应当在印刷后三十日内将印刷图一式两份送省测绘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五条 编制出版地图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地图内容表示的规定,保证地图内容的现势性和准确性;编制出版专题地图还应当具备符合地图使用目的的专业内容。

编制出版地图必须使用标准化地名与行政区域界线的标准画法图。

第二十六条 普通地图应当由专门地图出版社出版。其他出版机构出版地图的,应当遵守国务院有关地图编制出版的规定。

  出版、销售的地图应当载明测绘主管部门核发的地图审核号。

第二十七条 编写本省地方性中、小学教学地图和中、小学教科书及辅导材料中的插附地图,由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测绘主管部门组织审定。

任何出版单位不得出版未经审定的地方性中、小学教学地图和含插附未经审核的地图的中、小学教科书及辅导材料。

第七章 测量标志保护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公民依法保护测量标志的意识,加强测量标志的保护工作,并将测量标志维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省、省辖市、县(市、区)测绘主管部门应当编制测量标志年度维护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二十九条 建设永久性测量标志的单位,应当对永久性测量标志设立明显标记。

  建设永久性测量标志的单位应当将建成的测量标志移交当地县级测绘主管部门保护。县级测绘主管部门要与有关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单位、个人签订《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明确双

方的权利和义务,并按照管理权限向省或者省辖市测绘主管部门备案。

  专业测绘单位自建、自用的测量标志,由其建设单位自行负责保护和维修。

第三十条 进行工程建设应当避开永久性测量标志,确实无法避开需要拆迁永久性测量标志的,建设单位应当向标志所在省辖市测绘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省辖市测绘主管部门报省

测绘主管部门批准;涉及军用控制点的,按照国家规定办理。所需迁建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测绘法律、行政法规有处罚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测绘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其他好处的;

  (二)玩忽职守,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核发测绘资质、资格证书的;

  (三)不依法履行行政许可和监督管理职责的;

  (四)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实施测绘前未按照规定办理测绘任务备案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测绘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办理;拒不办理的,由主管部门或监察部门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予以行政处分。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审核,编制、印刷、制作本省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各类地图和地图图形的产品,或者公开展示未出版的绘有行政区域界线的地图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测绘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送审,并处三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拒不送审或者不按照审核意见修改的,没收全部地图产品及违法所得,并处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由其主管部门或者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销售无编制单位、无出版单位、无地图审核号的地图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测绘主管部门当场没收违法产品,可以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 妨碍、阻挠测绘人员依法进行测绘活动,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七 本条例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